轉載自yahoo新聞
NMDA受體 有助消除恐懼記憶
2008/05/30 16:00記者林進修/台北報導
成功大學基礎醫學研究所博士班學生毛盛駿從動物實驗中發現,投與NMDA受體這種可使人體及動物興奮起來的成分,可消除記憶。將來也許可像橡皮擦一樣,擦去一些不愉快的記憶,進而協助像四川大地震後併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災民,走出傷痛。
毛盛駿因這項成果獲得第三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「傑出論文獎」的肯定。本屆永信李天德醫藥科技獎有三個獎項,「卓越醫藥科技獎」得主是長庚醫學院院長魏福全及郭悅雄教授;「青年科學家學術研究獎助金」得主為鄧述諄、施修明及譚婉玉;「傑出論文獎」有八名得獎者,除毛盛駿外,另七名年輕得獎者分別是朱伯振、林怡伶、林暉皓、楊慕華、劉浩屏、蔡國旺及藍心婕。
記憶是伴隨人類成長最重要的動力之一,但有的記憶溫馨甜美,有的卻讓人不堪回首。近年來,國內外不少研究團隊紛紛投入這個研究領域,期能留住好的記憶,抹去不好的記憶。毛盛駿等人也在成大簡伯武教授指導下,展開「如何消除恐懼記憶,開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藥物治療」的研究。
毛盛駿表示,NMDA受體是人體及動物興奮的接受體,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它,在消除記憶過程中也常見它的蹤影。在以大鼠為對象的動物實驗中,他們先以光電配對來引發大鼠的學習,每看一次光,就電擊腳底一次,讓它們痛得不停跳動,因此只要一看到光,這些大鼠就想到電擊的不愉快記憶。
隔天,當記憶形成了,再讓這些大鼠只看光,卻不去電擊它。結果發現大腦杏仁核部位先前曾被從腦部注射NMDA受體的大鼠,逐漸學習到這些光是無害的,忘記舊有記憶,並形成新的記憶,跳動頻率明顯減少;反觀未注射NMDA受體的大鼠,疼痛記憶依舊鮮明,還是不停跳動。
毛盛駿表示,許多證據顯示,記憶消除的訓練模式,並非真的把舊有記憶消除,而是形成一個新的抑制性學習,來防止原有記憶的表現。
他說,NMDA受體以前曾用來治療肺結核,後來醫界意外發現這種成分竟有助於緩解懼高症,研判具有消除記憶的潛在作用,因而積極朝治療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方向研究。毛盛駿強調,NMDA受體只是個開端,透過藥物化學的不斷研發,今後應可研製出更多類似藥物,再透過這些藥物活化的機制,消除某些不愉快記憶,加速患者心靈重建速度。
我的另一個工作是催眠諮商,剛剛看到這個新聞,眼睛超亮,如果是真的,真的對創傷過後的人有幫助,但是,事實是存在的ㄚ?
我很少寫我的催眠個案,因為兩三個小時的內容,key起來真的蠻累的,而且都有說過要保密內容,所以不方便整個過程post出來跟大家分享。
今天這個新聞讓我想起多年前一個個案,她小時被領養,領養的家庭中的男性,無一不對她侵害過,她一直不快樂,她很勇敢在過程中說出這段,徵求她的信任,用感覺蓋掉她這段記憶,通常我不這麼做的,因為事實都在,你要問我,老師,真的蓋掉了嗎? 我會跟你說,沒有,只是贊時放下跟暫時忘記,有可能在很久以後還會再出來。
不管塔羅或是催眠或是法術,最棒又最有用的藥是心藥,這個藥還是你們勇敢做出的,我們的工作只是導引,最勇敢的還是要你自己。
做完那次療程,她辦公室的朋友告訴我,她笑著心情愉快的飛進辦公室,跟以往不同,問她感覺如何,她說心中的那塊石頭不見了,很輕鬆。
聽她這麼說,我也跟著開心起來。
勇敢! 我們一起勇敢吧!